網頁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35個投資失敗案例帶來的投資忠告

35個投資失敗案例帶來的投資忠告

眾所周知,投資是企業創建和發展的基礎。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許多人毫無準備地下海 “ 試水 ” ,結果因投資失誤而步履維艱,甚至慘遭淘汰。 因此,對於白手起家的中小創業者來說,如何正確投資,迴避投資誤區,就成為 “ 試水 ” 成功與否的關鍵,成為企業獲得成功的必修課。 本文針對中小創業投資者,從投資思維、方法、技術等方面入手,就容易導致創業投資者 “ 走麥城 ” 的 35 個問題提出忠告,指出造成其失誤的根源以及走出困境的路徑,旨在以具體事例傳承投資智慧,使創業投資者在摩拳擦掌之時,能夠從中獲取真正具有指導性的知識和技巧。

投資項目過於單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菜餚慢慢變成了搶手貨。 一位投資者看到此景,毅然拋開了一直處在考察中的其它投資項目,一心一意搞起了特色養殖。 這位自稱相信 “ 風險與機遇並存 ” 的投資者,力排眾議,傾其所有,將全部資金都投入到他選定的特色養殖項目上,並堅信在自己的苦心經營下,一定能夠從這個項目上獲取豐厚回報。 但去春一場突如其來的 “ 非典 ” 疫情,卻使其夢想破滅。 雖然單一投資因為資源和資金的集中,在項目選擇正確的情況下,常常會給企業帶來好的收益,但單一投資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放大的風險只要發生一次,就可能使投資者多年積累起來的財富毀於一旦。 形像地講,投資過於單一,就像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旦籃子打翻,雞蛋也就全部摔破了。 而由多項目構成的組合性投資,可以大大減少單一投資所帶來的投資風險。 作為一名缺乏經驗的創業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一定要盡可能拓展投資思路,培養多角化投資思維方式,保持投資項目的多元化,並註意在項目與資金之間達成平衡。



投資規模過大,資產負債比率過高
王平對自己準備投資的電磁爐項目充滿自信,他認為這個項目一定能給他帶來不菲的收益,加上通過關係,他輕而易舉就從銀行 “ 套 ” 到的大筆資金,更加信心爆棚。 他很看不起同行們縮手縮腳、小打小鬧的樣子,心想自己絕不能跟他們一樣,要乾就大干一場。 這種心態使他忘記了自己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 他一心只想擴大投資規模,將 “ 攤子 ” 鋪得越來越大,甚至提出 “ 大就是好 ” 的口號,連上兩條生產線。 企業負債隨著他的盲目投資滾雪球般地擴大,王平卻毫不在乎,一點也不感到害怕。 在他看來,等企業一運轉起來,什麼債都可以還清。 但等他的企業運轉起來了,別人的錢也賺夠了,開始拼命壓價。 王平的產品生產出來卻賣不出去,頓時陷入了危局之中。 一開始就喜歡把攤子舖得很大,幾乎是一些創業投資者的共性,殊不知種種危機就蟄伏其中,一不小心就可能爆發。 同時,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人們容易信心超支,對未來估計過於樂觀,藐視風險,從而形成投資泡沫,一旦有風吹草動,泡沫瞬間破滅,投資者就會陷入危局和困境。 投資者應從風險與收益平衡的角度考慮企業的投資導向,選擇合適的投資項目,並且將投資規模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 在具體投資時,應將資金分批次、分階段投入,盡量避免一次性投入,應留有餘力,以防萬一環境變化,風險發生,手中再無資金可以周濟,以致滿盤皆輸。

過度相信他人,不親自進行市場調查
一位北京白領因所服務的外資企業準備撤出中國而失業,就想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自己投資做老闆。 聽到消息後,一位朋友跑來向他竭力鼓吹 ×× 項目的美好前景,並說如果他相信自己, “ 只要你投資 20 萬元,其他一切事情全部由我來做。到時候,咱們倆五五分成。 ” 這位朋友又一一列舉了自己的市場調查數據,分析了市場前景,結論是: ×× 項目前景一片光明。 這位白領受朋友蠱惑,不僅對 20 萬元投資一口應允,而且在將錢交給那位朋友之前,也沒有親自或委託他人重新對這一項目的市場前景和這位朋友的辦事能力進行任何調查。 結果他的朋友拿到錢後,沒多久就將項目做垮了,這位白領的 20 萬元投資當然也跟著打了水漂。 通常,創業者對他人尤其是親密朋友的意見都容易過度信任,認為朋友的話即代表了市場的真相,自己無需再對市場進行調查,從而導致投資失敗。 在做投資決策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的意見與建議,哪怕這個人是赫赫有名的專家、你的親兄弟、你的父親母親。 毛主席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自嚐一嘗。 這是萬古不渝的真理,投資者更要牢記在心。

急於獲取回報
溫州有家私營企業的小老闆,看到別人因生產某種塑料產品錢都賺瘋了,不由得也心急火燎起來,趕緊籌集了資金,決定也要盡快投資上馬這一項目。 就在這時,他手下的一名技術員勸告他說: “ 老闆,你只要將開工時間推遲 4 個月,我們就能安裝調試好一種目前最先進的設備來生產這種產品,產品比現有設備生產的產品要好得多,相信也會暢銷得多。 ” 不料,這位老闆聽了卻很不高興地說: “ 推遲開工 4 個月?你知道推遲開工 4 個月意味著什麼嗎?那意味著我們將白丟掉上百萬元的利潤。 ” 並且命令馬上開工。 但不出那位技術人員所料,工廠開工沒幾個月,就因為配套技術陳舊、產品科技含量太低而使產品陷入滯銷。 這位老闆不得不重新投入巨資對才開工沒多久的工廠進行技術改造。 創業者在初涉投資時,易受眼前利益驅動,而忽視長遠利益,採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這樣做雖然能夠使企業一時獲利,卻喪失了長遠發展的後勁。 投資是一項系統工程,創業者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更不可殺雞取卵、涸澤而漁。

不願尋求投資合作夥伴
國內一家生產消毒液的知名企業,在去春 “ 非典 ” 之前,就面臨著市場需求與企業生產能力不足的矛盾。 面對這種情況,有人提議找 “ 外援 ” ,以 “ 合資 ” 方式彌補資金缺口和化解投資風險。 但該企業老闆卻擔心無法控制合作夥伴,同時認為有那些找夥伴、談合作的工夫,不如自己慢慢滾動發展,因而將此建議束之高閣。 去春突然出現的 “ 非典 ” 疫情和急劇放大的消毒液市場,終於讓這位保守的老闆吃到了苦頭,不但沒有賺到本來應該賺到的錢,而且被其他幾家同類企業藉著 “ 非典 ” 契機一舉超過,淪為業內的二流企業。 投資者在投資活動中,既要講獨立,也要講合作。 適當的合作 ( 包括合資 ) 可以彌補雙方的缺陷,使弱小企業在市場中迅速站穩腳跟。 如果創業者不顧實際情況,一門心思單打獨鬥,就很有可能延誤企業的發展。 畢竟,分享利潤總比誰也沒有利潤好。 春秋時代戰國七雄尚講合縱連橫,投資者還是需要有一定胸襟。

迷戀主導權而尋求過度弱小的合作夥伴
為了在合作項目中擁有更大的 “ 話語權 ” ,享受說了算的痛快,兩年前,蘇北某知名造紙廠放棄了與許多大企業及頗具實力的投資機構的合作機會,而決定與一家小型企業洽談合作,共同投資一個新項目。 誰料在合作項目執行接近尾聲時,突然出現一個意外情況 —— 該工程的排污項目驗收不合格,需要再投入一筆資金進行改造。 這家造紙廠向合作方提出共同承擔排污項目的改造資金,但對方卻向他們道歉,表示自己做這一項目已經是勉為其難,再拿出更多的資金已是力不從心。 該造紙廠只好轉而向銀行尋求貸款,但所貸到的資金離項目所需仍有相當距離。 該造紙廠於是尋求其他的合作夥伴來解決資金難題。 新找到的合作夥伴希望該廠原來的合作夥伴退出該項目,而後者則堅決不肯退出。 三方僵持不下,最後該造紙廠只好忍痛放棄了這一項目。 誰都想說了算,誰都想當 “ 主人 ” ,但主人不是誰都能當的,不是誰都能夠當好的,當家做主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更大的責任。 創業者在尋求合作夥伴時一心追求話語權,但軟弱的合作者卻可能在你需要時,不能給予你及時和有力的幫助,反而有可能使一些更強大的潛在合作夥伴卻步不前,棄你而去,使你喪失更多的機會。

合作夥伴選擇不當
江蘇某鄉鎮的電子儀錶廠是一家剛剛起步的企業,為加速企業發展速度,該廠準備開發一個環境監測儀器新項目。 但因自身實力不足,便決定尋找一個合作夥伴,共同開發這一項目。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後,終於找到一家願意出資 100 萬元的企業。 大喜過望的電子儀錶廠合資心切,對該企業只作了一番膚淺的了解,便草率地簽下了合作合同。 簽約後半年,電子儀錶廠即發現合作夥伴對合同缺乏誠意。 該廠為加快項目開發速度,資金總是按時到位,而合作夥伴答應的 100 萬元投資卻一拖再拖,最終影響到項目開發速度,喪失了搶占市場的最好時機。 創業者因急於發展企業,對合作方的信譽、實力疏於考察,極易為企業留下隱患。 在涉及到資金投入時,一定要強調資金的到位期和資金到位的比率。 創業者在合作合資前,務必對合作夥伴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研究,對合作夥伴的品行、經營能力、資金實力等等,都要有翔實的了解,以減少投資風險。

未與合作夥伴達成共識就實施
某科技開發公司發明了一項專門用於檢測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量的新產品 —— 檢測液,但因其嚴重欠缺開發資金而無法投入生產。 一位投資者十分欣賞他們的研究成果,決定與其合作,投資 50 萬元,扶助其產品投產。 新產品生產出來後,問題卻出現了,投資方對生產方的市場運行方式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 自視為 “ 救世主 ” 的投資者,在不了解行情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對方改正,而對方又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不對,執意不肯聽從,雙方僵持不下,遲遲達不成共識。 拉鋸戰影響到公司生產和市場運作,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公司士氣,使人心渙散。 公司很快陷入面臨破產的險境,投資者的 50 萬元也因此而灰飛煙滅。 作為一個投資者,需要的是耐心與細心。 不能認為自己是投資者,就頤指氣使,將自己當成救世主和百事通,這樣極容易引起合作者的反感,激化矛盾,導致兩敗俱傷。 一個理智的投資者,應學會尊重合作方的意見,並儘力彌補對方在管理、市場等方面的不足,做到有節制、有分寸,遇到問題充分交流,必要時要能夠求同存異,克己從人,以爭取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選擇實力遠超過自己的投資夥伴
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決定自主創業。 他們看好了一個很有市場的投資項目,但因自己剛畢業,經濟基礎薄弱,不得不尋求投資合作夥伴,以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經過多方考察,他們選擇了一家極具實力的大型企業,對方為這一項目投入了足夠的資金,同時也佔據了大部分的股權。 資金問題解決了,但在經營、管理、人力等諸多問題上卻達不成共識。 由於對方是大股東,根本不按這幾個大學生的思路運作,結果不僅項目失敗,還挫傷了幾個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使其在破產的邊緣徘徊。 這幾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們抱有 “ 大樹底下好乘涼 ” 的想法,單純認為只要有了資金,其他問題都好解決。 而事實上,由於合作夥伴過於強大,攬權、搶權意識強烈,幾個人雖然有知識有想法,卻陷入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中。 尤其是對於剛出道的創業者,在以股權融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雙方力量的平衡問題。 雖然不能一心想著 “ 制住 ” 對方,但也一定要隨時警惕被對方 “ 制住 ” 。

進行沒有希望的 “ 友情 ” 投資
王、李兩位先生同為一企業下崗人員,創業時這兩位兄弟般的好友同時經營了兩家同類性質的公司。 開始的時候,雙方的經營狀況還差不多。 但一年之後,當王先生開始考慮如何壯大自己的企業,考慮長遠發展的時候,李先生卻資金耗盡,面臨破產境地。 求貸無門的李先生著急地求上門來。 面對多年的朋友和同事那羞愧落魄的樣子,王先生明知李先生根本不是搞企業的料,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將原計劃用來擴大生產的資金資助好友。 然而幾個月之後,李先生花光了借來的錢,可企業卻毫無起色,而王先生也因為這筆不小的 “ 友情投資 ” ,使公司因資金緊張而陷入惡性循環,一蹶不振。 商場不認友情,只講事實。 王先生在明知道對方能力不行的情況下,顧及友情仍勉強將自己本來不多的資金投資,結果既沒救活好友的企業,也使自己淪入困境。 投資者在投資時,一定要記住,感情代替不了理智,不要被感情的溫情面紗蒙蔽住眼睛,迷惑了頭腦,最後為了 “ 講感情 ” ,其實卻傷害了雙方的感情。

情緒化的投資策略
   趙先生是一家集體企業的經理,幾年來,連續投資的幾個新項目均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流產了。 一系列的投資悲劇使他受到周圍人的奚落和懷疑,這讓他的自尊心大受打擊,也更激起了他的 “ 鬥志 ” 。 恰巧這時,有下屬又呈上一個據說是一本萬利的新商機,急於翻本和挽回形象的趙經理連看都沒有細看,更別說什麼科學評估該投資項目了,當即批准。 用趙經理的話說就是: “ 一回不成,兩回不成,我就不信這回還不成! ” 可惜市場很快回了話:他的投資又泡湯了。 為了這一次又一次的投資失敗,趙經理的精神幾乎崩潰。
不害怕失敗是好事,失敗乃成功之母。 但膽大不等於魯莽。 創業者因無法忍受屢屢投資失敗的壓力,激起賭徒心理,以情緒化的思維決策方式去決定投資方向、投資項目,則必敗無疑。 情緒化是最可怕的投資陷阱之一。 一個創業者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冷靜而客觀地決策,如果覺得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請專家或組織智囊團來幫助自己,不能讓情緒左右了自己的頭腦,導致投資一錯再 ​​錯。

忽視投資回報,投資陌生行業
經營剛上軌道的食品廠張廠長求財心切,馬不停蹄地打算上馬一些新項目。 張廠長喜歡讀書看報,知道現在專家們都在講企業經營要多元化,也想 “ 多元化 ” 。 他決定到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內一試身手 —— 辦個服裝廠。 由於張廠長從來沒有搞過服裝,對服裝行業兩眼一抹黑,而他在食品行業積累的經驗在服裝行業又完全用不上,結果不到 1 年,張廠長的服裝廠就敗下陣來,而且還拖累了主業。 一個企業經營者愛學習、有上進心是好的,但張廠長在學習時卻不善於分辨,忘記了對於一個投資新手來說,不熟不做乃是一條普遍法則。 盲目進入不熟悉的新行業,既使一個經營者過去積累的經驗不容易發揮,又浪費了時間和寶貴的資金。

對投資項目認識不足
   VCD 機曾是一種高檔耐用消費品。 幾年前市場前景非常看好時,南方某企業決定改行做這種產品。 這雖然需要一筆非常大的資金,但他們經過多方籌措仍堅持了下來。 可惜等該廠產品上市時,其他跟風者的產品也接踵而至。 市場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潭,而該廠卻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與別人打價格戰。 在最初的一批貨賣了 100 萬元以後,該廠的產品便再也銷不動了,不得不乖乖地退出了 VCD 機市場。 經此一役,該廠元氣大傷,至今未能恢復。 一個賺錢的而技術水平要求又不太高的產品,肯定會吸引一大批跟風者,市場很快就會達到飽和狀態,而一旦達到飽和,必定會有大規模的價格戰。 一個企業領導者必須對國內市場這一特性有充分的認識。 如果企業資金實力又不足,營銷跟不上,那麼必死無疑。 投資者應冷靜評估投資項目,對自身實力和目前市場狀況保持清醒認識。 南方這家企業在確定上馬 VCD 機項目之前,就必須對 VCD 機目前已經達到的社會保有量、產品市場容量、自身實力、競爭者狀況等進行充分調查,並作出客觀評估,以此作為投資依據,決定該項目是上馬還是不上馬,上馬又勝算幾何,是否有別的更好的可替代項目。

不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
幾年前,某燃氣熱水器廠正籌措上馬一新項目時,從媒介中得到一條市場最新消息:市場風向將發生某種轉變。 這種轉變將使該廠正在進行的燃氣熱水器項目變得不合時宜。 廠長心裡十分矛盾,為自己已投入的數十萬元資金痛心不已。 後又一想,現今市場風雲多變,一時的信息不利並不能代表未來,也許這一項目建成後,市場需求風向又會轉過來呢? 他決定繼續對這一項目進行投資。 結果,當他又投入了數十萬元建成了新項目後,因為市場風向一直並未如其所願地發生轉變,各種電熱水器擠占了傳統的燃氣熱水器市場很大的份額,使這家工廠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投資者獲取有利的市場信息,不能正確地分析投資的利弊得失,並以此來調整原有的投資策略,趨利除弊,而是抱持一廂情願的心態,這是導致這家燃氣熱水器廠投資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投資者在投資項目的執行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市場趨向的變化,努力使項目與市場趨向保持一致。 一旦出現新的情況,應根據變化後的情況隨時做出調整。 如果市場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原有投資決策已變得明顯不合理,就應壯士斷腕,以避免造成更大損失。 當斷不斷,會反受其亂。

輕易放棄投資項目
江蘇一家鄉鎮企業經過嚴格調查、慎重考慮,終於選準了棉花加工這一投資項目,躊躇滿志地著手興建。 一切工作都按計劃進展得十分順利,但項目進行到後期,卻遇上國家對紡織業的結構進行調整 ( 壓錠 ) ,棉紡市場一時趨於疲軟。 該廠領導因此驚慌失措,就像握著一個定時炸彈,一心急於脫手。 誰知當他們剛剛以低價將該項目轉手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隨著國家對紡織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邁向深入,棉紡織市場發生了強烈的反彈,接手該項目的投資者迅速將項目完工,因此大賺了一筆。 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投資者必須保持良好心態,冷靜分析:變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 是政策性的,還是市場性的? 驚慌失措只能導致決策失誤,決策失誤又必然導致投資失敗。 投資者在決定上馬一個項目時,就應該對市場和政策的各種變化做出預測,並有針對性地應變。

光靠運氣進行的投資
遼寧的朱先生本來並不是優秀的弄潮兒,但良好的機遇使他一下海就連著挖到了好幾桶金,而且這幾桶金的份量都還不輕。 這使他信心倍增,認為命運之神站在自己一邊,他怎麼都能贏。 前不久,他又看中了一個新型鋁合金門窗項目,毫不猶豫地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這次他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 改良塑鋼門窗以其良好的密封性,保溫隔熱隔音的性能,使他的新型鋁合金門窗在當地斷了銷路。 投資方向的錯誤使其備受打擊,經濟上也受到很大損失。 幾次好運氣就讓朱先生得意忘形,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可幸運不能永隨。 以運氣為拐杖來度量財富之路,早晚要跌跟頭。 這次投資失敗給了郭先生一個教訓。 “ 好運連連,一帆風順 ” ,只不過是人們一種美好願望而已,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事。 投資是一門科學,要尊重其規律,否則受到懲罰,只能算是咎由自取。

對合作缺乏真誠頻頻違約
   趙先生精明過人,人稱 “ 小精靈 ” 。 在與一家企業合作共同開發項目時,為了讓自己占到更大便宜,他在腦子裡把小算盤撥了又撥,極力尋找合作條款的空檔,不按合約規定辦事,屢屢推諉、延遲、壓縮投資時間和數額,尋找各種藉口讓對方替其出資、墊資。 對方也並非傻瓜,他的小九九很快被察覺。 因為他的失信行為,使對方對合作喪失了信心,從而在投資上與他相互扯皮,大大延長了項目的開發時間。 當他們共同開發的產品上市後,競爭對手的產品早已在市場上廣泛推廣。 剩給他們的只是殘羹冷炙,投資回報少得可憐。 私心太重,合作缺乏誠意,不信守承諾,是投資合作中常見的事,亦常常成為投資失敗的誘因。 事實上,一個人太過聰明,總企圖在合作中佔點小便宜,把合作夥伴當做傻瓜,結果一般都會是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 一旦雙方反目或互相扯皮,受損失的是合作雙方。 作為一個投資者,如果你打算尋找一個合作夥伴,你就一定要有與對方真誠相處的準備, 1 加 1 等於 2 , 1 減 1 就是零, 1 雖比 2 小,但卻大於零。 所以,如果你不能做到與合作對方真誠相處,最好還是一個人單幹。

迷信專家,過於相信專家的能力
山東一家啤酒廠為了在南方某市開發新市場,精心從廠裡挑選出幾位 “ 行家 ” 派到該市坐鎮。 行家們到了那座南方城市,沿用在北方老家的成熟辦法進行操作,誰知結果卻是賣力不討好,市場反應極為冷淡。 當有人向廠長匯報時,這位廠長答道: “ 萬事開頭難。他們都是專家,不用擔心,應該相信他們。 ” 抱著這種思想,儘管長時間見不到投資效益,廠長卻表現得極有耐心。 等來等去,等了一年,又等了一年,等到第 3 年,這位廠長按捺不住了,他信任的那幾個專家在南方的廠子,投出去一堆金子,抱回來的卻是一堆磚頭。 職工怨氣沖天,廠長亦自感無法交待,只好打發那幾位灰溜溜的專家回家待崗。 近年來,經常會有一些自稱專家的人在各種媒體發布消息: “ 在未來若干年內,某某類型的產品將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成為領導消費潮流的主導力量。 ” 總會有很多人認為機不可失,在未進行市場調查時,就趕緊投資上馬生產這一產品。 面對周圍人疑惑的目光,他們總會朗朗解釋道: “ 這可是某某專家說的,絕對不會錯。 ” 所以,一年到頭總會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專家在媒體上指點江山,也總會有許多聽了專家的話而投資失敗的倒霉蛋指著專家罵娘。 專家不是萬能的。 投資者對專家在投資中的作用往往不能準確定位。 對專家的話偏聽偏信,當專家出現失誤時,因他們是專家而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往往造成投資失敗。 創業者不能過分迷信專家,既要聽他們在說些什麼,又要以自己的智慧加以判斷、甄別;對專家既要大膽使用,又要合理地監督。 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專家在投資中的功效,增加投資的成功率。

只相信金錢操縱市場
   “ 只有不合格的投資,沒有不合格的項目。只要捨得投入,再不好的項目也能產生好的收益。 ” 這是浙江某塑料製品廠廠長的 “ 投入萬能論 ” 。 為了體現自己的投入萬能論,這位廠長收購了當地一家任何人都不看好的瀕臨破產企業,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 從 “ 根 ” 上開始,對該企業的設備、廠房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換代,同時投入巨量資金打廣告。 然而天不遂人願,這個廠生產的產品就是無人問津。 儘管廠長咬緊牙關,進一步加強了廣告投放力度,但市場反應依舊。 不久,廠長終於支撐不住敗下陣,這項投資以全面失敗告終。 過度迷信金錢的力量,不聽人勸,投資沒有前途的項目,是投資者常犯的錯誤。 須知即使是市場經濟,金錢也不是萬能的。 創業者如果執意要用金錢的力量使太陽圍著月亮轉,這種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必然要遭到懲罰。

對廣告認識不足
一個新崛起的化妝品生產廠老闆,目睹了同行前輩們通過大力的廣告宣傳造成的銷售旺盛局面後,頗受啟發,也準備投入 10 萬元將企業好好 ​​宣傳一下。 一位下屬建議說: “ 經理, 10 萬元似乎不夠,恐怕難以使宣傳到位。而不到位的宣傳,是達不到你所預言的宣傳效果的。 ” 老闆卻不以為然地說: “ 不就是上上電視,發發傳單嗎? 10 萬元還不夠?肯定夠! ” 結果, 10 萬元花出去了,人們依然對這個廠子和這個廠子的產品毫無印象。 創業者對於廣告宣傳缺乏認識和理解,從而做出錯誤的廣告宣傳策略,不但達到宣傳效果,也浪費了企業寶貴的資金。 有時因為廣告宣傳主題不到位,反而會弄巧成拙,影響企業形象,阻礙企業產品的銷售。 廣告是一門學問,學好了可以幫人成事,學不好也可能壞事,這一點創業者不可不察。

缺少談判簽約經驗
一日,一家同類大企業的管理者在參觀一個民營小廠的新項目後,表示非常感興趣,希望能與該廠合作,共同發展。 對此,這個民營小廠廠長當然是求之不得。 在談判中,沒什麼經驗的小廠廠長對於對方的種種要求滿口應允,很快與對方簽訂了合作協議。 但這位廠長在合同的執行過程中逐漸發覺,合同中有許多條款對自己的發展非常不利,如合同規定了產品由對方包銷,卻未明確產品的價格和定價方式。 而合作的結果也表明,這個民營小廠廠長辛苦半天,最後不過是在為對方做嫁衣裳。 創業者在談判簽約的時候,往往心情激動,抱著一種 “ 受人恩澤 ” 的感覺,同時因為缺乏經驗,缺乏合同知識,在對合同條款沒有弄清吃透,缺乏深刻細緻理解的基礎上,便草草與人簽下合同,等發現合同不公平,甚至上當受騙時,往往已為時過晚。 創業者要認真學習合同方面的知識,有條件的話,不妨上上商業訓練班,增加一些這方面的操作經驗。 同時要明白,任何商業合同原則上雙方都應該是共同受益的,在商場上沒有人會向你施捨,所以不必存在什麼感恩心理。 抱著一種感恩戴德的弱者心理與人談判商業合同,有百害而無一利。 要學會在談判、簽約時爭取更多的主動權,在堅持自身權益和必要的妥協之間尋求平衡。 簽合同時,盡可以討價還價,一旦合同簽定,便要嚴格履行。

只求盈利不進行創新
於某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創業者,兩年不到的時間就將自己的企業打理得井井有條,生產穩定,產品暢銷,盈利豐厚,在蘇北頗有名氣。 時間一長,他就在生產管理、產品開發及市場營銷上形成了套路,不肯越 “ 雷池 ” 半步,信言 “ 以不變應萬變就是企業的生命 ” ,認為企業產品只要銷路好、盈利高,就不需要再尋求變化,不需要再研製開發新產品,不需要再進行創新投資。 為此,他還特別制定了絕不 “ 另起爐灶 ” 的固城守池發展戰略。 結果沒出兩年,就被同行們擠出了圈子。 作為一名投資決策者,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如果緊抓住昔日的輝煌不放,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則無異於自殺。 拒絕創新投資的直接結果就是產品老化,使企業自身競爭力下降,為競爭對手打開缺口。 投資者應有 “ 憂患 ” 意識,在企業今天尚能贏利的時候,想到企業明天假如不能贏利了該怎麼辦,絕不能好大喜功,固步自封。 須知辦企業就好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好的投資者都是 “ 生產一代、儲存一代、設計一代 ” ,永遠充滿新意。

忽視無形資產
天資聰穎的吳某白手起家,在備嘗創業的艱辛後,總算天遂人願,利用本地豐厚的自然資源柴蒿,苦心研製出了新型保健產品 —— 蒿茶,一上市就大受消費者歡迎,利潤一天高過一天。 吳某企業興旺的時候,當地商標註冊代理機構多次登門拜訪,勸其花點錢為自己的產品申請註冊商標,但吳某根本不予理會,認為只要市場打開了,這筆投資根本不需要。 不久他在市場上發現了與自己名號一模一樣的蒿茶產品,一打聽,對方已經對商標註冊,自己反成商標侵權者了。 眼看煮熟的鴨子白白飛了,吳某難過得吃不下、睡不著,悔不該當初為省一筆錢而鑄成大錯,丟失了本屬於自己的 “ 無形資產 ” 。 導致吳某這類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創業者對企業無形資產 ( 如商標權 ) 認識不足,結果常常是自己生了半天火,卻熱了別人的炕頭,造成企業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 包括無形的與有形的 ) 。 一旦這種局面形成,創業者要么花巨資買回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要么另起爐灶,退出先前已佔領的市場,無論哪種結果,都會給創業者造成損失。 企業的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一樣,需要創業者悉心呵護。 創業者不要認為投資就是設備、廠房等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企業來說,有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甚至比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更寶貴,比如企業形象、企業商標權等等。 投資者要重視無形資產,不斷維護自己的無形資產,使其保值增值。

目的不明確的投資
皖南一位王先生意外地得到了一筆海外親戚數目可觀的遺贈,便籌劃創業、投資,沒有做出相應的策略和規劃就到處設廠,多目標不計成本地四處投資。 如在媒體海外投資熱的鼓動下,匆匆前往越南設廠以 “ 小試牛刀 ” ;在國內很多地方也不惜血本興建了很多工廠,終因經營不善而紛紛倒閉。 一些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對未來目標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對自身能力也不清楚,因此常常會出現許多目標夾雜在一起,分不清誰先誰後的情況。 而一旦這位投資者手中資金豐裕,便容易出現撒棒子麵的情況,將資金撒得到處都是,不分主次,不分輕重緩急。 表面看起來,似乎最不濟也可以弄個廣種薄收,但投資卻不是種莊稼,廣種薄收很難,顆粒無收的情況卻經常發生。 如此投資,時間一長,再豐實的倉廩也會有撒光的一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 對於投資者來說,不管你手裡有多少錢,每一分錢都是寶貴的。 花每一分錢都要精打細算。 好的主婦在持家的時候,都知道一條經驗,就是未算入先算出,建議各位在向外撒錢的時候,也學學這些好主婦的持家經驗。

盲目追求轟動效應
商品房開發是近年來房地產開發的一大熱門。 喜歡製造轟動效應的胡老闆,剛起步就籌集上百萬資金,大張旗鼓地干了起來。 胡老闆的 “ 生猛 ” 勁兒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再加上他在商品房開發中創造並且不惜代價通過媒體推廣了一系列所謂新思維、新理念,使他迅速有了知名度,一時間成了新聞人物。 消費者的搶購熱潮使胡老闆開發的商品房一度脫銷。 然而好景不長,在他正為自己 “ 英明 ” 的投資決策沾沾自喜之際,接踵而至的財務赤字卻令其焦頭爛額。 微薄的利潤加上龐大的開銷,使企業已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巨額貸款也已無力償還。 名噪一時的他,不得不偃旗息鼓,宣告破產。 有些投資者喜歡盲目追求轟動效應,一開始就把攤子舖得很大,手裡有百萬恨不得去做億元的生意,好像只有這樣才算善於投資。 其實,危險就潛伏在裡面。 巨龍一旦不能騰飛,龐大的身軀陷入沼澤地就無法自拔。 名氣再大,如果運作不好,也會像煙花流水,稍縱即逝。 不要寄希望於媒體的炒作。 一味造勢並不能給你的投資帶來好的效益;更不要貪大求全,在投資的實際操作中,要將你的資金根據客觀情況進行科學的分配,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投資。 然後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培育好自己的市場。 只有這樣才能水到渠成,獲得理想的收益。

項目與現實不相符
私企老闆董某幾年前出國考察時,發現了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產業 —— 高爾夫球場。 回國後,他帶著夢想馬上信心百倍地開始投資興建。 由於這一產業牽涉面很廣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等的局限,人單勢孤的董老闆耗費了大量資金,項目卻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眼看錢囊將空,萬般無奈之下,董老闆只好將項目推向市場以尋求資金。 但由於他的高爾夫球場項目宏大,資金回收週期長,其他投資者總是猶豫不決,不肯迅速與董老闆結盟。 一拖再拖,董老闆終於資金耗光,跌入了無底的深淵。 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巨大差距。 董老闆的問題就在於,看到了產業的新穎性與市場前景,卻沒有考慮自己的胃口是否吃得下。 一旦發現自己一個人吃不下,想找人幫著吃時,又因為缺乏前期鋪墊,臨上陣現磨槍,很難一時就找到一個或幾個和自己 “ 飯量 ” 一樣大,而且對這頓 “ 飯 ” 還感興趣的人。 董老闆留給我們的教訓是:不要選擇與自己的實力不相符的投資項目,在進入新興產業或選擇新鮮產品時,要充分考慮產業或產品的市場培育期,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漫長市場培育期的消耗。 如果覺得自己一個人承受不起,就需要找好幫手一起來承受,如果找不到合適幫手,就寧可不碰這個項目。 要知道海裡的魚再大,那不一定屬於你;嘴裡的魚再小,總比看著海裡的大魚強。

對高科技產品搞長期投資
一個以生產新型包裝材料為主的加工廠正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目標時,一個科研機構負責人帶著他們研製的高新科技產品 ——“ 新一代軟飲料無菌包裝盒 ” 前來洽談。 該廠認為,如果自己搞研發在時間上肯定不佔優勢,何況據他們預測,合作的第二年就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第三年開始盈利,於是一口氣與對方簽訂了 5 年的投資合同。 然而,這種樂觀的預測很快就被現實打成泡影。 在新品上市第二年,市場上就出現了科技含量遠勝於它的同類產品,消費者的目光也隨之轉移了方向。 該廠的 5 年投資尚未贏利,就被阻塞了獲取利潤之道。 創業者目光短淺,不從發展的角度看待高科技項目,錯誤地度量投資項目的生命力和產品的生命週期,在升級換代日益加速、產品淘汰速度愈來愈快的高科技領域,盲目進行長期投資,必致慘敗。

忽視與投資相關的地理環境
   張先生偶然在一個偏遠的山里發現一種極具開發潛力的產品 —— 富含礦物質的優質礦泉水,暗自竊喜的他在偷偷經過一番簡單調查、分析後,便急不可待地投入資金進行開發。 一番努力後,礦泉水灌裝廠終於建成。 就在這時,張先生髮現了一個新問題:面對綿延曲折的羊腸小道,他該怎樣將產品運出去? 修這段山路需要投資至少 10 倍於建礦泉水灌裝廠的資金,這已遠非張先生力所能及。 張先生苦思無策,只好忍痛割愛,空手而歸,白糟踏了一筆投資。 在分析投資的客觀環境時,相關的地理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是創業者絕對不可忽視的因素。 如果你小視它們的作用,那麼必然埋下失敗的隱患。

投資不能在未來領先的技術
為使自己的創業馬到成功,初涉商海的山東人侯某靈機一動: “ 購買別人的技術專利,拿來自己 ' 做窩下蛋 ' ,豈不既省去了大筆開發費用,又可在時間上先發製人? ” 選來選去,他選定一項自認為大有前途的技術,決定投巨資將這項技術的專利權買下來。 有人提醒他這項專利雖然現在看好,但操作週期太長,而且,聽說某某研究所有一項更先進的技術已將開發完成。 現在購買這項技術,可能很快就會過時。 侯先生卻不聽勸告,執意投資。 當他將這項專利技術買到手,並且投資將其轉化為產品後,人們已不再需要它了。 創業者在選擇投資項目時,目光短淺,不能把握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投巨資購買眼看要落後的技術,遭受損失理所當然。 當一項投資花費巨大,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並獲得贏利時,投資者就不但要考慮它的現在,還要考慮它的將來,一項產品現在有市場,不等於將來也同樣有市場。

拒絕賺錢的小企業投資賠錢的大公司
山西某合夥企業為達到加強企業在市場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目的,決定採用收購企業的投資策略。 擺在他們面前有兩個可選擇收購公司的方案,一家是一直賺錢但規模極小的小企業,另一家則是現在賠錢未來也不見得賺錢但規模很大的大公司,到底該選哪一家呢? 思來想去,他們認為自己投資收購企業,本身是為了迅速壯大自己,小企業即使再賺錢也一時難以達到這個目的,便決定投資收購那家大型企業。 完成投資收購後,無論他們在原投資基礎上又多投多少資金對大公司進行各項調整,其效益依舊非常差。 被收購的大企業就像一輛巨大的破車,拖著收購企業的 “ 後腿 ” ,使他們有苦難言。 將企業迅速做大做強確實是許多人日夜夢想的事情。 但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想一口吃個胖子,不是個好辦法。 認為收購一家現在賠錢將來也不見得賺錢的大公司,比收購一家一直賺錢的小企業強,這是一個糊塗的想法,企業收購要講目的,但不管什麼目的,企業總要以效益為第一,雖然有些是短期效益,有些是長期效益。 企業在收購的時候,還有一個要考慮的就是優勢互補,只要能夠做到優勢互補,暫時賠點錢也不是什麼大事。

投資時無視銀行支持
民營企業老闆施某自從涉足商海,依靠自身力量有所成就後,便漸漸藐視來自銀行的支持。 在製定一項對當地來說具有標誌性意義項目的巨大投資計劃時,因該項目備受當地社會各屆人士的關注,施某頭腦一熱,腦海中的非經濟因素就佔了上風。 他向外界揚言,不向銀行借一分錢,僅憑自身積累進行該項目的投資。 不幸的是,在投資運作中,儘管他使盡全身解數,運行資金仍舊很快告罄。 他不僅不反省,請銀行幫助,還依然將手頭回收的有限資金不斷投放到該項目中,使大筆資金被套牢。 施某的企業最後終因資金鍊斷裂而垮台,那項對當地具有標誌意義的項目也不得不中途轉讓他人。 施某最後裡子麵子都沒得到。 投資者投資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投資項目的資金運作發生了問題。 施某的教訓是:不論你的志氣有多高,你的魄力有多大,都不要輕言放棄銀行支持。 即使自身財力大,生意興旺,也不要輕易得罪銀行界人士,還要盡力與當地銀行界搞好關係,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需要他們的支持。

盲目追風的投資
正當蘇南某針織企業總經理為企業效益不斷下滑而憂心忡忡,為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投資方向而舉棋不定時,有人提出:現在保暖內衣正火,生產保暖內衣的人都賺了錢,不如我們也生產保暖內衣,一定能夠賺錢。 “ 一席話點醒夢中人 ” ,該總經理眼前頓時一亮,當即決定投資生產保暖內衣。 不久產品生產出來,卻因為款式老,又沒有錢打廣告造勢而乏人問津。 產品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倉庫,進到倉庫過不了幾天就變成處理品。 變成處理品即使打到 3 折 4 折,仍舊沒有人要。 想轉產,有限的資金全都花到保暖內衣上了,束手無策的總經理只好天天罵那幾個出主意的人,但將他們罵個狗血淋頭也沒有用了。 經商跟炒股一樣,看到別人賺歡了,以為自己進入這個領域一樣可以大撈一筆,其實進去才發現自己錯了。 投資者在製定投資方案時,完全無視自身條件,只知盲目跟風,在中國企業界幾乎成了一種病。 盲目追風的投資,容易使投資者對投資風險估計不足,因而準備亦不足,一旦出現問題便不知所措。 面對市場的風雲變幻,投資者不是不能跟風,而是不能盲目跟風;不是看到有人在前,哪怕項目再賺錢也不上,而是要瞅准時機上,一上就要上個準。

用短期借款搞固定資產投資
湖北一個新組建的農副產品加工公司,為了事業的高起點,急不可待地購進了一大批設備。 不久就發現,要安置新設備,現有的廠房遠遠不夠,需要建新廠房。 可建新廠房需要很大一筆投資,為採購設備,公司賬上資金已幾近枯竭。 無奈之下,只得求助於銀行。 幾經周折,總算以備料的名義,從銀行貸來了一筆款子。 該公司將這筆款子投入新廠房的建設當中,卻忘了這是短期貸款。 新的廠房剛蓋完,還款的時間也到了。 公司還不上銀行的借款,銀行就申請法院將公司原有的廠房帶新蓋的廠房和機器設備全給查封了。 這家企業一時落入了進退無路的境地。 借錢沒什麼不對,幾乎每一家企業都有過借錢的經歷。 這家公司錯在用銀行的短期貸款搞固定資產投資,這是公司財務管理上的大忌,將會大大增加企業的投資風險,並有可能危及企業的正常運作。 所以,作為企業管理者,對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一定要懂,不懂就要花時間認真去學,否則早晚要吃大虧。 史玉柱後來總結自己失敗教訓的時候就說:我失誤就失誤在那時候不懂財務知識,將流動資金大量投入固定資產建設,結果使企業流動資金枯竭。 企業也受此拖累,最後支持不下去了。

受虛假報表誤導的投資
某公司為了加強自身的競爭實力,站穩腳跟,決定向某一兄弟企業投資。 合作前,投資方只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對方能提供一份近期財務狀況的報表,表示只要對方財務狀況良好,就會投資。 對方很快將一份詳細、清晰、完整的財務報表送達。 看過報表之後,公司老總當即拍板,一錘定音: “ 這家公司財務狀況不錯,可以投資 ” 。 於是,大量資金不斷流入對方的賬戶。 然而,投資不久,卻傳來了被投資方宣布破產的消息,公司的一切投資也隨之化為烏有。 財務報表的確是投資者了解目標企業財務狀況最便捷的辦法,但並非最保險的辦法。 因為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不見得能準確反映這家企業的真實狀況,即使它符合一切適用的會計準則。 因為各種原因,財務報表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誤差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為規則所允許的。 盲目迷信公司財務報表的人,常會因為財務報表中的誤差和缺陷,或財務報表的製作者有意無意的誤導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應正確看待財務報表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保持一種懷疑的態度,再慢慢去甄別,同時輔以其他手段,從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應盡量避免使自己成為一張錯誤的或不正確報表的受害者。

只重視生產不注重信息設備的投資
某生活用品公司的新產品打入市場後,立刻迎來一片 “ 頂呱呱 ” 的叫好聲。 這時,一個下屬向老總真誠地提議道: “ 在目前效益良好的基礎上,我們是不是對信息通訊多投資,以便更快地獲得更多更新的市場信息,保持我們良好的發展勢頭? ” 而正為產品市場 “ 開門紅 ” 洋洋得意的老總卻不屑地說: “ 那麼多的報紙、雜誌,還有電視、廣播等信息渠道,足以滿足我們對信息的需求了。現在市場需求那麼火爆,而我們的資金卻有限,將有限的資金投資於生產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 該公司的信息設備依然保持著陳舊、落後的狀態。 不久,市場突然轉向,該公司卻因對信息掌握的不及時,對市場變動反應滯後,走上了下坡路。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投資者如果還只注重生產設備的投資,而對信息設備的投資不加重視,甚至置之不理,早晚是要吃虧的。 投資者要避免這種失敗,就必須時刻注意市場動向,根據市場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經營方針,因而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對企業信息工作的重視,包括對專門的信息分析人才的重視,也包括對相應設備的重視。 進行合理而必要的投資,是一個明智的企業領導首先應該做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