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馬克·吐溫,慘敗的投資者


4月21日是幽默小說大師馬克·吐溫(1835-1910年)逝世100週年的日子。不過,這個文學創作方面的少有天才,在投資理財上卻是一個十足的“笨蛋”。他一生中的兩次投資行為,是兩次傷心的“失敗之旅”,是兩次“黃金夢”的破滅。

  打字機變成“燒錢陷阱”

  馬克·吐溫的第一次經商活動,是從事打字機的投資。那時馬克·吐溫已經45歲了。在此之前,他靠寫文章發了點小財,並有了點名氣。

  《讀者》雜誌刊文稱,一天,一個叫佩吉的人對馬克·吐溫說:“我在從事一項打字機的研究,眼看就要成功了。研究成功、產品投放市場後,金錢就會像河水一樣流來。現在我只缺最後一筆實驗經費,誰敢投資,將來他得到的好處肯定難以計數。”馬克·吐溫聽完爽快地拿出2000美元,投資研製打字機。

  一年過去了,佩吉找到馬克·吐溫,親熱地對他說:“快成功了,只需要最後一筆錢。”馬克·吐溫二話沒說,又把錢給了他。兩年過去了,佩吉又拜訪了馬克·吐溫,仍親熱地說;“快成功了,只需要最後一筆錢了。”三年、四年、五年……時間一晃就是7個年頭,這個“快成功”的打字機還沒研究成功。馬克·吐溫屈指一算,先後有2萬多美元在佩吉這種“親親熱熱”中喪失。

  馬克·吐溫哪料到,“真正的成功”遙遙無期地拖延下去,到他60歲的時候,這臺打字機還沒有研製成功,而被這無底洞吞掉的金錢,已達15萬美元之多。然後就在這15萬美元掏出後,佩吉最後一次對馬克·吐溫說:“打字機已研究成功。機器沒問題;只要再調整一下,就可以投放市場。如果你願再拿出最後一筆錢……”“要多少?”“4萬!”“4萬就4萬吧。”但最後,其他競爭者已把打字機發明出來了,並已投入工業生產。馬克·吐溫投資的那個還在“調整”的打字機,即使這時能投放市場,也賺不了大錢。發大財的美夢成了泡影,用心血換來的19萬美元付諸東流。


開出版公司債臺高築

  馬克·吐溫的第二次經商是創辦出版公司。馬克·吐溫50歲的時候,他的名氣更大了,他所寫的書有不少都成了暢銷書。出版商看準這一行情,爭相出版他的作品,因此而發財的大有人在。

  看著自己作品的出版收入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而自己只能拿到其中的1/10,馬克·吐溫頗有感觸。他決心當個出版商,自己出版自己的作品。可是,馬克·吐溫沒有任何建立和管理一家出版公司的經驗,就連起碼的財會知識都不懂。他只好請來30歲的外甥韋伯斯特當公司的經理。

  馬克·吐溫自己出版的第一本書是他的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這本書以深刻的思想和新穎的文筆,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它一齣版,就銷路很好。

  馬克·吐溫出版的第二本書是他的《格蘭特將軍回憶錄》,該書的主人公格蘭特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北方總司令,曾繼林肯之後連任兩屆美國總統,是美國人心目中的偉人。由於美國人對這位前總統的命運十分關心,所以這本書成了暢銷書,獲利64萬美元。馬克·吐溫把這筆收入中的42萬美元贈給這位前總統的遺孀,18萬美元分給出版公司,自己留4萬美元。

  馬克·吐溫被這兩次偶然的勝利搞得昏昏然,他繼續擴大出版業務。但他萬萬沒有料到韋伯斯特卻在此時捲起鋪蓋一走了之。出版公司勉強維持了10年,最後在1894年的經濟危機中徹底坍塌。馬克·吐溫為此背上9.4萬美元的債務,他的債權人竟有96個之多。馬克·吐溫最終在經商活動中徹底失敗。

  為還債而漂泊世界

  在過去的生活中,每當經濟狀況不佳時,馬克·吐溫總是借助寫作和演講來使自己擺脫困境。於是,馬克·吐溫通過他從前的演講代理人龐德少校安排了一年的巡迴演講計劃。

  1895年7月,馬克·吐溫和妻子莉娃、次女克拉拉一起,開始了全球巡迴演講。他們首先橫穿美國大陸,再赴加拿大,接著去澳大利亞,還到紐西蘭、印度、南非等許多國家。在旅行中,馬克·吐溫不斷地將賺到的錢寄給經紀人羅傑斯,由他來替自己還債。令他們一家高興的是,隨著旅程的即將結束,欠債額也在迅速減少。

  1896年8月,馬克·吐溫一家又來到英國,在倫敦近郊租了一所房子,馬克·吐溫準備在這裡完成《赤道環遊記》,以便還清最後的債務。隨著《赤道環遊記》的出版銷售,經過馬克·吐溫的拼命工作和全家人的勤儉節省,到1898年1月底,他們最終全部還清了債務。美國各家報紙都用長篇社論讚揚馬克·吐溫的成就和顧全聲譽的事跡,並用大號標題發表了他還清全部債務的消息。

  1900年10月16日,馬克·吐溫一家結束了長達9年的流浪生活,返回紐約。面對前來迎接他的眾多記者和讀者,馬克·吐溫激動地說:“我只要上了岸,就要砍斷兩條腿,讓自己再也不能離開了!”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4/26/5005s2830190_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